宠物店铺起名(宠物店铺起名字叫旺旺好不好)

玄机起名网 2年前 (2023-09-30) 阅读数 223 #店铺起名
文章标签 宠物店铺起名

  

  1-9塞北春奇案

  每天早晨的稍美,“叶赫食府”的黑砖茶消费的很快,三个月前买的茶又快用完了。老伴儿对上次进的茶叶不满意:“以后再不能相信那些上门来推销东西的人了,你看上次买的黑砖茶,表面是整的,到了下面就成了碎末子,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,尽是骗人的。”我提议:“那就到斜对面,塞北春茶汇看看再说。”

  在这条街上,“塞北春茶汇”是比较早的一间铺子,在马路北面的一侧,穿过金顺街,向前走两三个门脸就是了。 两块黑底金字的楹联,挂在门框的两侧,右上联写着:“汤如琥珀透明滋味醇厚无穷”左下联是“茶尖浓郁之气回嗓香味纯正”,大门上面挂着“塞北春茶汇”的店名。玻璃大门开着,进门后看到卖茶的小两口都在,他们看到我马上站起来,热情地问候:“大叔,生意挺好吧……今天怎么有时间出来了……快,坐下喝茶。”我回答说:“干活有点累了,出来透透气儿。”茶叶店屋子中间,摆着一个用巨大树木的根部,做成不规则圆形的“茶海”。其实就是一个硬木木墩,磨平了,在上面高低分出几个区域,专门人多时用来围着喝茶的。小伙子给我解释着“茶海”的作用:“这个区域是放茶具的,就是那些喝茶的用具。这边就是放茶宠的,就是这些泥人小动物,用茶水来浇它,使它慢慢的具有光泽。中间的大凹槽,是用来倒水的,有根管子通到底下的桶里。无论涮杯子,还是倒剩茶水,以及操作洗茶、沏茶、喝茶,都在这个区域,它就叫茶海。这可是中国茶文化,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。”接着他征求我的意见:“大叔,想喝什么茶?”还没等我定过神来,他就先确定了:“我看夏天了,您就喝龙井吧。”“龙井?……算了算了,那么贵的茶……,”“没事,我进了好多,您尝尝,香着呢。”小李开始烧水烫杯……那真是一套程序呢。我环视了一下茶叶店,四周高高的茶格里,摆满了装有各种茶叶的大桶和玻璃瓷器,以及壶、碗、泥人那些与喝茶有关的物品。地上除了两个放茶叶的冰箱外,则堆满了各种茶叶的包装盒。

  老板是一对河南来的小两口,男的姓商瘦瘦高高的,女的姓赵,一看都是那种憨厚朴实,却又不失精明的人。他俩不知怎么,都特别喜欢吃当地的小米凉粉。自从叶赫食府开张后,每个礼拜,都要过来吃上几次。我老伴儿做的小米凉粉,厚薄均匀黄黄的面皮儿,里面放着蒿籽,就像一群游动的小鱼。调好汁拌好凉粉儿,吃的时候,你绝对听不到说话的声音。我听他们说过自己的经历,在这里打拼也有十多年了,小商刚来的时候,什么行业都干过,吃尽了苦头。那时候,开过超市管过酒店,最后还是选择了卖茶的行业。

  龙井茶的香味出来了,“怎么样……好吧?”小商看着我,笑眯眯地说,我慢慢地品着,“真是一种说不出来的香味……。”小孙给我介绍着:“西湖龙井是绿茶,龙井茶属于绿茶扁炒青的一种,扁炒青品质特点是形状扁平光滑,你看……,”他把茶叶倒在手里几粒让我看,果然扁平光滑挺直,色泽嫩绿光润。咱这初中文化,也不知道哪儿来的词汇,一下子就从嘴里溜了出来:“真的就像一叶扁舟啊……。”小商指着墙上贴着的茶叶介绍说:“大叔你看,这个上面说的就是龙井茶。”我认真地看着:“龙井茶,因产于杭州西湖的龙井而得名。龙井极为有趣,因为既是地名,又是泉名和茶名。该茶有四绝,色绿、香郁、味甘、形美。龙井茶香气鲜嫩清高,滋味鲜爽甘醇,叶底细嫩呈朵。一般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,简称明前龙井,也称女儿红。”“女儿红?说错了吧,那不是酒吗?”小商没有理我。只是用他那河南腔调,念起了诗句:“院外风荷西子笑,明前龙井女儿红。”这诗句,用他那河南腔调念出来,就像是豫剧的道白,引得买茶的客人们都笑了起来。我可是难得有时间,这么悠闲地坐下喝茶,再说还有人,不断地给你杯里斟茶。看来这个茶叶店生意很好,人们进来买茶叶的人真还不少。我琢磨着:“先什么也不说,好好观察观察,回去向老伴儿汇报,听她的意见最后再定。”

宠物店铺起名(宠物店铺起名字叫旺旺好不好)

  这时进来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客人,他想买半斤茶叶。因为小商在给我沏茶,他爱人小赵就赶快走过来,“您送朋友,还是自己喝?”“自己喝……你这里还有什么好点的花茶?”“噢,爱喝花茶,那您是东北人吧?不过花茶也是有区别的,要看您的口味。”“不就是茉莉香吗?”“不是,有好几种呢。”小赵拿出几种茶叶给他看:“普通花茶是绿茶 *** 的,用红茶和乌龙的较少。花茶根据味道不同,分为茉莉花茶、玉兰花茶、桂花花茶、珠兰花茶,北方人以茉莉花茶为最喜爱。”“哎吆,有这么多种呢,那……哪一种更好些呢?”小赵拿来四个罐子,客人从茶叶罐里,抓了一把茉莉花茶闻了闻,问到“能泡一杯吗?”小赵笑着回答:“你放心,沏茶让客人观看和品尝,这是我们的规矩。”杯子里放上茶叶倒上水,茉莉花的香味立刻就飘满了整个屋子。这时小商示意他的妻子过来烧水倒茶,自己过去接待这个客人。他看到那个杯子里,几乎被茶叶泡满了,不好意思地说: “要不……再重新沏吧……?”我听到那位客人说:“不用了,已经喝出花茶的味道了,只是想请教你,花茶在北方很流行,这种茶的历史……你知道吗。”小商接过话来,用他那略带河南口音的普通话讲:“ 花茶也叫香片,在宋朝的书里就有记载。古人发现茶叶具有吸收其他味道的特点,于是将香味芬芳的鲜花和新茶放到一起窨制,在制茶的工艺里叫‘闷茶’。然后将已经被吸收过香味的茶叶阴干,就制成了香味浓郁,茶汤色深的花茶。”小商接着对他说:“北方人一般喝茶,喜欢色泽和口味都重的那种,所以过去在京城里,无论官商百姓,待客都用的是香片——就是我们说的茉莉花茶。” 我在旁边琢磨:“这里面的知识还真不少呢。”看来那个买茶的人想考他一下:“我们这儿的人喜欢喝什么茶?”小孙说:“咱这西口外除了爱喝砖茶外,就是喜欢花茶了,以前的机关干部们,大多没有喝绿茶的习惯,花茶也是在开会和招待客人的时候才派上用场。 不过这些年变化也大,机关单位用茶就改变了许多。”那个人问:“噢,要喝什么茶?”小商回答他:“多数要喝龙井茶。”“那……你的茶什么卖得多?”“我入行没几年,还是花茶砖茶卖得多。”“你这茉莉花茶有几个等级……我想挑一挑行吗?”“行,都是好茶由你看。”小孙拿出四个袋子,“就是这些了,这袋子是特级,这三个袋子是一级花茶。”那位买茶的客人笑着问:“你贵姓,是哪里人?”“姓商,老家在河南信阳。”“噢,那里也是产茶的地方……信阳毛尖不就挺有名的?”“好是好,北方喝的人少,在这里卖不动。”小商无奈地说,随后转身给那个人每一袋子称了一两,一共是四两花茶。听着他们的对话,我想起在厂里的时候,一到暑天发降温茶,就是花茶。今天我从小商那里,学到了不少对花茶的知识。

  不过我总觉得买茶的人有些不对头,“买半斤花茶,至于话那么多吗?就好像在调查什么。”我还在分析呢,抬头一看茶叶店墙上的表,“哎呀,快到十一点了,饭店该忙了。”我匆忙告辞了小商夫妇,赶快向自己的饭店走去,这时老伴儿已经在门口张望了。下午闲下来的时候,老伴儿问我:“茶叶看好了吗……怎么样?价格便宜吗?能优惠多少?”我这才想起上午什么都没干,“他……那里……还行,价格吗……没来得及问。”老伴儿说:“又和别人吹牛抬杠了吧,哼,一出门就忘了去做什么了。”

  第二天早点结束后,我又匆匆地来到塞北春茶汇,一进门我就来了一个开门见山:“让我看看你们的黑砖茶吧。”

  要说砖茶,我也有些研究。你就说我们这个地方,过去除了砖茶和花茶,人们大概什么都不接受。咱这地方过去是北部草原,奶茶是牧民更好的待客饮品。熬茶的时候,里面放的就是那种砖茶。小孙问我:“要不把那几种都拿上来看看?”桌子上摆着五种黑砖茶,有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和云南几个茶厂的产品。小商一边摆着,一边说:“大叔,砖茶就像云南的普洱一样,是用南方各种毛茶晒青,然后经过筛茶、扇杂、切梗、磨碎这些程序,再经过高温汽蒸压制成茶砖块的。”我仔细地掰开茶砖,看着里面的成色,小商则继续给我讲砖茶的由来:“砖茶主要产于陕南、鄂、湘、川、滇等地区,已有六百年的历史。当年为了防止茶叶生霉腐败加之破碎,南方制茶人创造出砖茶并拿去和边疆的牧民交换商品,最终成为西南和北方民族的一种必需生活品。你还别说,就连中亚地区和俄罗斯人也特别的喜欢喝这种茶。”我渐渐喜欢这个年轻人了,他对茶叶的知识,真是太丰富了。“砖茶的名称是由方型的茶块,形似盖房的砖块而来。用黑毛茶晒青为原料,经过发酵就产生出一种“金花”,这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冠突散囊真菌,这样的砖茶沏茶之后,长期饮用暖胃消化对身体有益。”小商指了指他的玻璃门:“看到门口的楹联了吗?那就是评价黑砖茶的。”我年轻时就听厂里一个蒙族技术员说过:他是“宁可三日无粮,不可一日无茶。”我问小商:“我们这里的人,主要是喜欢湖北产的砖茶,这也是多年形成的品牌效应吧?”他点点头,又转到另一个话题上来了:“大叔,你们叶赫食府早点是羊肉稍美,这是当地人更爱吃的一种食品,当然也要用琥珀般酱色的砖茶,来吃喝相伴,那滋味才是绝顶的香呢。”

  我看了几个产地,最后还是挑了湖北茶厂的黑砖茶,我一次就要了五十块儿,不过“价格……?”小商说:“大叔你放心,绝对比任何一家都便宜,我一会儿送到食府去,让大娘检验一下,我知道你在家里说了不算……,”那个小赵一直在瞪他,小商这才发现说走了嘴,尴尬地一下子停在那里。“好,一会送过来吧。”我倒没什么,只是觉得奇怪,“怎么家里女人说了算,也成了这条街上的议论对象……谁家不是这样?那个小赵瞪一眼,小商不也不敢再说什么了嘛。”一会小商就把砖茶送过来了,老伴儿看了很满意当时就付了款。不过我倒看见他愁眉苦脸的,就问:“怎么,这笔买卖吃亏了?”小商摆摆手:“不是,刚才工商局给我下了个通知,大叔你看…… 。”他把那张纸递给我,“整改通知,我局最近收到反映,诉你店所销绿茶、花茶杂质多,很多还有各类毛发,经过暗访调查,目前尚未发现反映的现象,特要求塞北春茶汇,自行检查彻底纠正。若再有混杂异物,以次充好,本局将查封库存调查真相,以保证消费者的权益。……工商局。”我想起昨天:“那个买花茶的人,就有些不对头。不过让你自查,还是给你留面子了。”小商委屈地说:“大叔,我进茶叶,那些绿茶都是一把一把的检查,怎么会有他说的毛发和杂质呢?”我倒是相信他说的,就劝小商回去看看:“不过既然有人反映,就得马上改进,否则影响了信誉,那可要吃大亏了。”

  这几天又是旺季,每天都忙的晕头转向,大概一个礼拜后晚饭的时候,一个年轻人对我说:“大叔,对面的茶汇出大案子了,公安局把那里打工的人带回去问话了。”原来,小商回去查库,意外地发现自己刚进回来,还没有两个月的春茶:“特级龙井”和“碧螺春”,两大袋子都没有了。那个外号“情报队长”的小伙子说:“妈呀……那茶叶一共值二十万哪。”我立刻惊呆了:“二十万的茶叶……就这样的丢了?”老伴儿慌慌张张跑出来问:“老头子,咱们又丢什么了?哪来的二十万……是钱吗?”我们这一带,多少年都没有听到出什么大案子,老伴儿提醒我:“这小偷也太大胆了吧……你可得把咱们门锁好,少一个桌子板凳都不行,那可是用钱买来的。”

  上次买小商的黑砖茶,他一直没给开发票。原来我想,这几天他们也该来吃米凉粉儿了,肯定顺便带来。等了好几天,也没有他们的影子,老伴儿催着:“你去取一下吧,这事儿时间一长,就忘了。”我想:“顺便去看看塞北春茶汇怎么样了,工商局的事儿还没完呢,又遭了贼偷,唉……这小两口真是倒霉。”来到塞北春茶汇,看到门上贴着一张纸,上面写着:“盘点三日,恕不接待。”看到是我来了,小商从里面开了门,他一脸的晦气,没精打采地看着我:“大叔是不是取发票来了?”我点了点头,又随口问了一句:“盗窃案查的怎么样了?”他媳妇儿小赵接过话来:“还没有结果,警察确定是内盗。在我这儿干活的,就一个姓刘的女孩儿,她被公安局叫去问话,可人家坚决不承认。不过我们也说不出小刘有什么可疑之处,现在她在住的地方等着,叫监视居住。”我有些奇怪:“你们每天不都是最后下班吗,别人怎么能拿走?”小商给我指了指他身后的一个铁门:“东西都放在这个冷库里……。”我没弄明白:“什么冷库?”小李干脆把我领进柜台里面,然后打开铁门,一股冷气扑面而来,能看到里面放着很多放着茶叶的袋子,大部分都是那种厚的透明塑料袋,被装在金属的铁桶里。他对我说:“这是一个密封的小库房,里面有五平米。我在门头上开了两个洞,一个进风一个回风,还安了一个制冷小压缩机,就成了保持零度的恒温室。”我不得不佩服这些年轻人。“我的新茶都放在冷库里,那里是完全密封的,除了偷偷拿走,也就再没有其他 *** 了。”“警察检查过吗?”“现场都拍过照片,做过记录。后来我把里面的茶叶袋子都搬了出来,那些警察看得特别仔细,四面墙缝没看到有一点破绽。”“你的袋子没有破,或者……是撕开角漏掉了?”小商摇头:“没有,我亲自搬回来的,平时都扎着口。两袋子新茶都是口张开,里面的东西没有了。现在我亡羊补牢,外面加一个上锁的金属桶。”我叹息着:“唉,生活真是不容易……二十万……就这样丢了。”

  我告辞了小两口儿,拿着发票回去给老伴交差。

  天气热了,老伴儿特意多做了一些米凉粉儿,看着盖帘儿上摊好的小米糊,她一个人念叨着:“小商两口儿的事儿到底有没有结果?……又一个礼拜没有来了。”晚上吃饭的时候,那个号称“情报队长”的小伙子,又有了新消息:“据说,塞北春茶汇,整个儿大逆袭啊。”现在从年轻人的嘴里,溜达出来的词汇,真是讲“天书”呢,我把他要的馅饼放在桌子上,糊里糊涂地问:“你说什么……什么叫泥……稀?”饭堂里的人都笑了起来,“情报队长”更是笑得前仰后合,敲着自己的胸脯说:“哈……哈,大叔,现在那个案子就翻了个,听说警方开始怀疑那两口子……监守自盗。”我一下子听明白了:“这就是说……是他们自己做的案?”那个“情报队长”神秘地说:“你看……工商局发现了他们的茶叶以次充好,正要开始调查,他马上弄出一个重大失窃案,这样工商局就无法再进行质量调查了。可丢失库存又没有线索……这分明是……。”有人点头,有人摇头,我也觉得有些道理:“是啊,价值二十万的茶叶就这样没了……总不能自己飞出去吧。”听着人们吃着饭,还在议论:“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,真能想得出来,还弄了一出……狸猫换太子。”我是个老戏迷,更爱听戏,可戏的内容从来也记不住,我想着戏里的内容:“这哪里是狸猫换太子……应该是十五贯吧。”

  外面的议论越来越多,我倒有些替小商两口子担起心来:“老伴儿,你说……这做假案要判多少年哪?”老伴儿嘘了一声:“嘘……别瞎说,咱们什么都不知道,可不要给人家随便加罪名啊,万一有其他的情况呢?别管他们说什么,反正咱们不乱说。”

  以前买的黑砖茶用光了,早晨我把从塞北春茶汇,买回来的黑砖茶,拿出一大块儿准备劈开弄碎,好给每个桌上放好茶壶,以便给吃稍美的客人沏茶。当我撕开黑砖茶的外包装,一看茶块儿的一个角没了,再看那一捆的茶砖,在同一个位置上,从上到下包装都坏了,有的缺了一大块茶,有的少了一小边儿。我那火儿一下子就上来了:“这小商也太不像话了,怎么拿这样的茶叶糊弄我!看来大家没有冤枉他,这年轻人做事也太差了。”每个茶砖还挂着一些毛发,我气得给老伴儿看:“这样的质量,还给送过来……难怪有人投诉他,这样的茶砖怎么给人喝?……也怪我太相信他了。”没想到老伴儿倒冷静的很,她蹲下来仔细地检查了一遍,把那些毛发都捡干净,“这边三分之一不能用了,可能是茶叶在运输过程中,不注意造成的。”她找来锯骨头的钢锯递给我:“这锯子是我刚洗过的,你去把每一块儿都锯掉三分之一,剩下的就可以沏茶了。”我一边干活一边生气:“老伴儿虽然没说,可肯定心里不高兴。也怨我,非让人家送,自己挑好拿回来不就行了吗……这回又损失了不少钱,都怨自己对别人太轻信了。”

  晚上九点多钟,我们把碗筷洗干净,餐厅的卫生做完,老伴儿又把明天该准备的东西备好,这才准备锁门回家。忽然我看到老伴儿在案板上,放着一个小纸包儿。“那是什么东西?”“就是茶叶里的毛发。”我想拿起来把那个纸包扔了,老伴儿连忙拦住我:“别……别,我怎么觉得这毛发这么眼熟呢?”她一说,我这才仔细地看了看,自己琢磨着:“长有一寸,颜色发灰白,这肯定是大牲口的……。”老伴儿摇头:“我看不是,你忘了咱家大伟没上班前,在家里弄了个什么丑东西养着……我挺怕它不敢看,可一收拾两个儿子的屋子,到处都是那毛毛……你想想,叫什么来着?”“兔鼠……对是兔鼠。”我一下子想了起来:“老伴儿,对吧,个长得挺大……又像兔子又像老鼠,前面那牙……噘噘着,后面拖着一个长尾巴。”老伴儿点着头,“那家伙,什么都吃还特别能吃,咱们都喂不起了。是什么地方的……?”所有的记忆都活跃起来了:“南美洲……大伟好像说过。”老伴儿提醒我:“那时候你不让他养,那小子偏要养。”我叹了口气:“唉……那时候,是儿子逆反心理最强烈的时候,凡是父母不让他干的,那小子就要做。”我忽然想起来:“你留下这个干什么?”老伴儿有些不确定地说:“想想……那塞北春茶汇……和这个家伙有没有关系?”我恍然大悟:“啊……茶叶肯定吃,咱们的黑砖茶,一定是这家伙咬的,可它怎么进去的呢?”老伴儿提醒我:“既然能啃黑砖茶,那……别的呢?”我觉得有门儿:“这样吧,我明天一早,就把情况告诉刑警队曹队长。”

宠物店铺起名(宠物店铺起名字叫旺旺好不好)

  曹队长到底是老手,一听到这个情况,他马上带着人到“塞上春茶汇”去检查,还把人员撒开到周围了解情况,看是不是有人饲养了这种宠物。调查很快就有了结果,就在塞北春茶汇店铺的墙背后,是一家专门经营小宠物商铺的库房。一个月前,挖地洞跑了一对儿“兔鼠”。曹队长对警察们说:“没错,就是它们了。”现在就要检查这些兔鼠进出的通道,警察们在那个小屋里敲着墙,终于出现了“空空”的声音,它是从地上沿着墙内打着对角线斜着掏洞到空调口,“找到了,就是这条路线。”这个小屋是小孙后来自己隔开的,经他同意警察们把那堵厚厚的三七墙拆了。在墙里有一个用牙啃出来的通道,是被那个“兔鼠”开拓的。在地上有一个大洞,人们一鼓作气地把地面的洞口扩大,这时已经能看到,那对儿兔子一样的动物,围着三只小动物,“兔鼠”的主人说:“那是它们下的小崽儿。”小商气愤地指着它们说:“就你们这几个小东西……白白吃掉了我二十万哪。”

  一桩奇怪的失窃案,现在终于真相大白了。

  茶叶里的毛发和其他的杂质的原因,也随之一切明了。这几天几条街道的人,都在议论从来没有过莫名其妙的案件。人们发挥着想像,分析着案情:“你说现场勘察了几次,就没有发现一点儿线索,那些警察也太笨了。”“不是笨,是这种情况……实在少见。”“要不说曹队长神哪,要不是他,保不准塞北春茶汇那两个人被判几年呢。”从早点到中午、晚上,来吃饭的人们议论主要就是“兔鼠”。一天上午十点,小商两口子提着一摞圆圆的茶叶饼来了。一进门又是鞠躬又是感谢:“谢谢大叔,人家曹队长都对我说了,你真是比唐朝的狄仁杰还神啊。没有你,案子不仅破不了,我俩就是跳进黄河,也洗不清啊。”我叫他们夸的有些晕呼,为了表现深沉些,我背着手来回走着,忽然想起了既然是大侦探,也应该表个态啊:“这次破案,当然我是立了头功,你说有些时候……那聪明才智,挡也挡不住啊。不过说我是狄仁杰嘛……不对,应该是福尔什么斯……。”我的话还没说完,老伴儿走了出来,她听到我的说话就问:“老头子,你说什么……斯?”咱知道这功劳其实是老伴儿的,我不过在外人面前摆摆谱儿罢了,可她一出现,我就哑巴了。小商说:“大婶儿,真该谢谢大叔,以后我们就叫他会破案的狄大人了。”老伴儿笑了:“可不,都是你大叔细心,才发现问题,你们当然要感谢他了。”她这么一说,我羞得脸都红了,转过身去看那一摞茶叶,没话找话地说:“噢,这……原来是大小一样的茶饼子。”小商赶快把它放到桌子上:“这是我珍藏的普洱生茶,是一个朋友送的。他在云南一个地方,把山上的那棵老树包下来了,一棵树才能做这种七子饼二十提,很珍贵的。”老伴儿摆摆手:“来就来嘛,都是邻居拿什么东西……。”小两口一起说:“应该的,应该的。”那个茶饼上印着:“秋叶号”,还有一行小字:“云南勐宋滑树梁子古树茶”——普洱茶、生茶,三百七十五克。旁边还有一个很大的篆字红印章,我费了半天劲才认出来是“赫连佳新”四个字。“这个赫连佳新,又是哪儿的名人?这茶一定是很珍贵的。”我盯着那个“秋叶号”几个字看:“啊,秋叶号,这不就是我的名字吗?”我赶快递给老伴儿看:“哎,哎……你看看,多巧啊,这茶和我有缘。”老伴儿对他俩说:“案子破了,就赶快把买卖做起来,不然亏了那么多钱怎么办哪?”小商笑了,能感觉到他笑得踏实:“你们放心吧,钱亏了可以慢慢赚,这名声和信誉要是丢了,那才是生意人把本钱亏没了呢。”

  作者秋叶

  满族文化网出品,转载请注明。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热门名字